张先生的董仲舒研究把董仲舒的思想放置在秦汉变化之大势、儒法思想之根本异同和中华民族之命运的层面上。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重新审视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之时,我们就不再只是关注它提出了什么三科九旨,也不在于在具体制度上的建议,或者天人关系的某些细节,而在于他所提出的思想是否进入到纯境遇的终极处,以及是否因此而给出一个可行的美好人性的社会图景。表达这一内容的是董仲舒从“天人相与之际”出发对《春秋》所做的解释。张先生对于董仲舒《春秋》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十大经典剧目的颁奖典礼上,已经83岁高龄的张春秋重新登台演唱红嫂。舞台上,鹤发童颜的张春秋正投入地演唱,而大屏幕上,《红嫂》的电影视频也仿佛把人们带到过去的时光。恍惚中观众仿佛看到,童年时的张春秋在冰天雪地里舞动衣袖旋转。要背花鼓演出;少年时的张春秋一手搬腿至顶,一手转动托盘;年轻时的张春秋和梅兰芳的合影……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机智勇敢的崔莺莺,知书达理的程雪娥,不甘屈服的赵艳荣,身手矫健的扈三娘,一个个个性鲜明,让人记忆犹新的艺术形象不断地在观众面前浮现.最后定格在大屏幕上,定格在舞台上依旧魅力不减、宝刀不老的83岁的张春秋上。
后来京剧大师梅兰芳来南京演出,疯狂迷恋梅派戏剧的张春秋十分兴奋,只要梅先生演出前的说戏或上台演戏,张春秋都会抓住机会不放,坐在台下或者化着妆站在幕边.专心致志地仔细看。剧团的王琴生看张春秋如此着迷便引荐两人认识,提出张春秋拜师的想法。
从江南渔船上的苦命女孩到上海新新公司的少年明星,从梅兰芳的徒弟到红遍全国的红嫂扮演者,张春秋在京剧舞台上度过了80年,也在中国近代史中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风雨80年。这80年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身边的人在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张春秋倔强坚韧的性格以及她对京剧入骨的热爱。
而在张春秋的舞台生涯中,也不仅仅是演贵妃。新中国成立后,团里选中《奇袭白虎团》和《红嫂》参加现代戏汇演。省里决定由张春秋扮演红嫂。而接到这个任务时,张春秋已经38岁,不再是年轻演员了。任务又要在20天以内完成。唱腔是生的,台词是生的,今天背熟了台词和唱腔,明天又改了,还需要重新背:表演的动作要根据唱腔来设计,张春秋要不断地设想、编排表演动作。从没上过学、根本不识谱的她,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刻苦磨练。就是那么困难的情况,20天之内,却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演出效果还轰动了京城。
上海解放后,身怀六甲的张春秋经师弟介绍重回剧团,清唱了一曲《穆柯寨》,获得了台下领导的好评。从此远离舞台六年的张春秋重新开始了她深爱的京剧生涯。
张先生的董仲舒研究把董仲舒的思想放置在秦汉变化之大势、儒法思想之根本异同和中华民族之命运的层面上。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重新审视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之时,我们就不再只是关注它提出了什么三科九旨,也不在于在具体制度上的建议,或者天人关系的某些细节,而在于他所提出的思想是否进入到纯境遇的终极处,以及是否因此而给出一个可行的美好人性的社会图景。表达这一内容的是董仲舒从“天人相与之际”出发对《春秋》所做的解释。张先生对于董仲舒《春秋》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