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亲自谋划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多次接见体育工作者,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在国家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全国体育系统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开启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极大增强。根据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健身设施遍布城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4万个,面积达到34.1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到全国超过96%的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身组织广泛建立,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约270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2名。群众性赛事活动丰富多彩,2019年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的赛事活动达到1828场,涵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超过700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体教融合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取得新的进展。
竞技体育成绩辉煌。10年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986个世界冠军,创造世界纪录127次,体育健儿用成绩践行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仁川2014年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第9次高居金牌榜榜首;里约2016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27金17银26铜共70枚奖牌;雅加达2018年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32金92银65铜共289枚奖牌,连续第10次蝉联亚运会金牌奖牌榜首位,继续领跑亚洲;东京202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9铜共89枚奖牌,连续第6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3名,并在田径、游泳、跳水等14个项目上获得金牌,夺金项目数量创境外参赛新高、广度不断拓宽;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经过艰辛努力、顽强拼搏,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目标,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敢打敢拼、超越自我,勇夺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坚持“零容忍”“零出现”,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全面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舞台、世界赛场上勇攀高峰、为国争光,以体育的力量凝聚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形象和中国成就。
北京冬奥会精彩非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在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关引领,亲自谋划、亲自推动,5次深入队伍备战实地考察,4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足迹遍布3个冬奥赛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很多冬奥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发展,有的项目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带来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人才遗产,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我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3.46亿,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已成为健康中国征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规模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2012—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0.60%提升至1.06%,体育产业对GDP贡献度不断提升。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催生出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文创、体育广告、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多种新兴业态,在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动装备、体育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悄然兴起,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逆势增长,2020年增加值比2019年增幅高达18.9%。体育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崭新动能。
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深入人心。里约2016年奥运会、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团结奋战,奏响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女排精神之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你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文化内涵日益丰富,项目文化标识各具特色。武术被列入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成效初显,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育文化平台建设成绩斐然,体育博物馆、体育荣誉室、体育名人堂已成为传播弘扬体育精神、展现体育事业成就的重要载体。体育国际传播能力特点突出、效能显著,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已走出国门,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更好地讲述了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了中国体育文化。
体育对外交往日趋活跃。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体育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利用重大外交场合和重大体育活动开展元首外交。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我国与多国签署体育合作协议。积极参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活动,利用多边平台开展体育合作,组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金砖国家运动会、中俄青少年运动会等多项品牌交流活动。持续巩固拓展双边体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体育援助和抗疫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体育助推国之交、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体育法治不断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逐步健全,依法治体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31部部门规章,165件规范性文件,269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边界,编制权责清单,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体育事业融入新时代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动力、凝聚了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国体育系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教诲,胸怀“国之大者”,奋力开创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牢牢把握加强党对体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经过70多年的奋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但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统筹发展好全国的体育事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利在当代、关乎未来,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要始终坚持党管体育发展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体育方针全面贯彻到体育工作各方面,使体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牢牢把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基本方针。体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要着力把体育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的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对体育期望之大、定位之高、感情之深,前所未有。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谋划体育发展路径,更加深入地挖掘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使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牢牢把握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体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核心指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将建成体育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体育界的无上光荣,更是体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要立足当下,对标2035,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体育力量。
牢牢把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经过长期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我国体育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成绩辉煌,彰显了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底气。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照搬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加符合国情的方法,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牢牢把握深化体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把体育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强调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深化体育改革创新的坚定决心,为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体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破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牢牢把握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自信。我国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仅是体育界的优良传统,也是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综合价值,在体育战线乃至全社会积极推动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和新时代的女排精神,用精神的力量教育人、感召人、激励人,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新征程上,体育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和更加骄人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